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航天器环境工程论文资源网(航天器环境工程论
  • 美国登月是世纪骗局吗
  • 空间站总装班组长姜旭:航天器总装要把“零缺
  •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
  • 旅月“太空稻”迎来收获

通知公告

  • 航天器环境工程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航天器环境工程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航天器环境工程》期刊栏目设置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航天器环境工程论文资源网(航天器环境工程论(5)

来源:航天器环境工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12月12日 22:23:38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近代天文学鼻祖——第谷,当时手工制造水平超一流的他,先制造出了当时最强大的观测设备,才有了准确详尽的天文数据与理论。 第谷的徒弟——开普

近代天文学鼻祖——第谷,当时手工制造水平超一流的他,先制造出了当时最强大的观测设备,才有了准确详尽的天文数据与理论。

第谷的徒弟——开普勒,基于第谷详尽的观测“笔记”,才有伟大的开普勒三定律。

哈勃在20世纪初,利用最先进,最大的胡克望远镜,观测了大量不同远近的河外天体退行速度数据,发现了宇宙膨胀,纠正了爱因斯坦,人类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宇宙结构,它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动态的,膨胀的,并启发了宇宙大爆发等理论。

天文学看到的不仅仅是天体的运行,还关系到整个宇宙的演化、宇宙物质的演化、天体的演化。因此没有一流的望远镜并不仅仅是天文学薄弱这么简单。

举个例子:没有强大的望远镜,黑洞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论之中,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只能是假说。

2019年的黑洞照片动用了全球8台毫米(亚毫米)波射电望远镜。天文学家得到不仅仅是一张照片,而是背后黑洞的相关数据,这是人类对宇宙中最致密、最神秘的天体的第一次直观的了解。

黑洞光都无法逃离,它突破了很多我们原本认知的物理极限,人类到目前都知之甚少。

说句难听的,别人好不容易得到了数据会第一时间无偿、毫无保留得告诉你吗?而这些数据代表的不仅仅是天文学,而是宇宙学、物理学。没有超强的观测手段,意味着我们得科学发展处处落人一头。

站在地球村的角度来考虑,天眼可以推动人类的科学、科技进步,因此很多国家天文学家都愿意参与进来,出谋划策。最关键的是一开始我也出力了,偶尔要用用,需要点数据也就顺理成章了。没有他们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天眼,我们原本就浅薄,因此需要集众家之所长。

那么如今落成至今5年了,天眼现在如何,它的主要使命是什么,推动了人类哪些进步?我们挑主要的说说。

天眼干了什么?

天眼有以下几大主要使命:

简单来说天眼第一个任务是“临摹”被暗物质占据的宇宙,从而揭秘暗物质是什么。

暗物质占宇宙物质总量85%,然而却看不见摸不着。不过,宇宙中存在大量中性氢,当下雨天雨伞转起来,大量雨滴会被甩出去,如果有些雨滴转起来依然留在伞中,那么说明有一种无形物质发挥着无形的引力,拽着雨滴不让它们甩出来。

图: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得到的不同结果(蓝色为星系周围的气体分子)

天眼望远镜看得很远,可以收集河外高速旋转的星系中没有被甩出去的中性氢数据,从而“临摹”出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,也就是第一份具有暗物质分布的宇宙地图,并基于宇宙演化理论还原出早期宇宙模型。

第二个任务还是“临摹”,这次是宇宙“地图”。

宇宙中存在大量脉冲星,它们因为旋转速度不同,旋转方向不同,离地球远近不同,所以我们接收到的脉冲速率不同。天眼非常灵敏,寻找脉冲星的速度超过了全球所有射电望远镜的速度之和。不同的脉冲星就像宇宙空间的发出不同频率脉冲的“灯塔”或者路标。有了更多的灯塔,我就能构建出更详尽的宇宙“导航图”。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,想想未来人类在宇宙中航行,用的是人制造的导航。

这两个临摹任务,天眼一直在进行中,这些都是需要长久积累的任务。实际上,在天眼调试阶段,它的灵敏程度以及寻找脉冲星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天文学家的想象。基于这两个任务,我们会得到大量数据,而且会发现很多天文规律,也会在天文学上进行超越,或许也会出现一些伟大的天文学家。

今年9月份,搜索地外文明的任务也上线了,强大的天眼或许会在未来给人类带回“地外文明”的信息,我们拭目以待。

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?

王德禹,教授,男,1963年12月出生。1992年3月太原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。

1992-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。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担任ISSC委员、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、上海振动工程学会理事、船级社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分委会委员。

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、航天器结构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,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动力学和计算结构力学。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。

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、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、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。

199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,2002年获教育部第四届“高校青年教师奖”。

文章来源:《航天器环境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htqhjgc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623.html
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上一篇:美国登月是世纪骗局吗
    下一篇:那飞船内的时间是静止的吗(航空航天发展论文

    航天器环境工程投稿 | 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| 航天器环境工程版面费 | 航天器环境工程论文发表 | 航天器环境工程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航天器环境工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