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登月是世纪骗局吗(7)
3.哈勃极限深场的遥远宇宙
Credit: NASA/ESA
首先我们从这些人类看到的最远影像开始!哈勃极限深场影像展示了非常狭小的天区——大约是1/32000000,并通过持续长达23天的紫外、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观测得到。影像中发现了5500个星系,其中部分星系是现有宇宙年龄约4%时的影像。这样推算,可见宇宙可以有1800亿个星系。但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真正的数字,大约仅仅是后者的10%。
望向遥远的宇宙,就如同时间之旅,但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
Credit: NASA
当我们向遥远的深空观测,同时我们也是在做时光之旅。星系的光线在宇宙中以光速传播,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已经138亿年。当我们观测1亿光年外的天体,其实看到的是1亿年前的影像。实际上,哈勃望远镜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后仅仅10亿年时的星系。这些越远的也就是越年轻的星系通常是这样的:体积相对较小、质量相对较小、颜色较淡、亮度较低(因为内部的恒星较少)。
4.不同时期的星系,哈勃发现的最早期星系
Credit: NASA/ESA
这样的观测结果很合理:在引力的作用下,这些小的原始星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聚合成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。经过几十亿年,才能在星系团中诞生我们所熟知的椭圆星系。因此,在宇宙的初期,一定有非常非常多的星系“种子”。
5.暗物质流模拟视频
Credit: Ralf Ka?hler
如果我们想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星系,我们有两种方法:一个是理论上的,我们依据现有物理理论来模拟测算;一个是实际观测的,也就是使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信息。结合两者有助于我们得到更准确的数字。2016年的一项研究(附注)告诉我们,整个可见宇宙拥有2万亿个星系。它们在各个方向较为均匀的分布,较远距离的是大量低质量的星系,大质量星系周围的星系数量较少。同时,有星系蔟、星系团和大尺度纤维结构连接,在它们之间是引力作用下形成的空洞。
6.我们的观测能力非常有限
Credit: NASA/ESA
那为什么我们仅仅看到了9%的星系?为什么我们遗漏了如此多数量的遥远星系?
一个简单的原因:很多星系非常遥远以至于我们很难观测到。50亿光年远的星系已经非常难观测,如果是它在100亿光年外,那亮度会下降到1/4,也就是我们需要花费4倍长时间来观测它。另一个原因是这些星系并不大,内部的恒星比较少,实在是太暗了。尽管年轻的星系拥有的亮星比例较高,但一个只拥有1亿颗恒星的年轻星系,亮度仅仅是拥有4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的0.1%。
7.哈勃观测到的遥远星系GN-z11
Credit: NASA
而且,还有其他原因!在异常遥远的宇宙深处,当红移超过6,你不得不考虑中性气体,它们会遮挡部分星光。也就是我们只能在中性气体较少的方向观测到那些遥远的星系。最后,还有宇宙红移效应。宇宙在膨胀,这是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。它引起星光波长拉伸,也就是越遥远星系的星光偏红,甚至来自遥远星系的紫外线到达我们地球时已被拉伸成红外线。
8.宇宙膨胀下距离观测到宇宙越远红移值越高
Credit: Larry McNish of RASC Calgary Cennter
哈勃极限深场的能力是探测到波长至1.6微米,即使是理论上它能够看到的距离也是有限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发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一个原因,它可以探测远红外波段至30微米波长,也就是红移探测能力较哈勃提升近20倍。此外,红外波段光穿透中性气体的能力较强,这意味着2019年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观测到更远的暗弱星系。
9.不同波段观察到的银河系影像
从上至下依次是亚毫米波段、远红外、近红外、可见光。可以看到,在可见光谱段,尘埃和亮星遮住了银核
Credit: ESO
宇宙膨胀不仅造成了如上文描述的红移。如果宇宙不膨胀,一个星系的光走了100亿年,那这个星系就在100亿光年外。但这是一个膨胀中的宇宙,现在它已在更远的地方。根据研究对应关系如下。
10.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主镜观测到的宇宙
Credit: NASA
虽然我们观测到的遥远星系又暗又小,但它们已经是那个时候宇宙中的大家伙了。回到138亿年前的大爆炸,就是对应着飞跃460亿光年超大尺度的距离。2019年,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升空,帮助我们揭示更多的未知!
六、低维时空怎么进去高维时空?
1.到底穿越能否在现实生活中成功呢?
要理解这个穿越的依据要先理解维度这一个概念。
2.四维空间
零维度空间是一个点,不占任何空间,当无数点集合排列后,形成了线,直线就是一维空间,无数的线构成了一个平面,平面就是二维空间,无数的平面并列构成了三维空间,也就是立体空间。在这里要说明一下,三维空间是静止的,但当三维世界以时间这基准发生变化时,四维空间就产生了,如果把时间看做一根轴线,则这根轴线上的任意一个点,都是一个三维空间,也就是无数个三维空间依据时间轴线集合成了四维空间。也可以认为是在三维之上加上一条时间轴。
文章来源:《航天器环境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htqhjgc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622.html